火箭自2019-20賽季之後終於又一次打進了季後賽,他們在常規賽提前3場鎖定西部第二,除了最後一場稍微戲弄了一下掘金的感情外,他們無比公平地通過大麵積輪休放過了最後幾個對手。
等了差不多1周後,他們的季後賽對手終於浮出了水麵,那是三張蒼老的臉,平均年齡36歲的庫裏、吉巴、追夢,勇士來了。
對於這組對決的判斷,ESPN專家團的意見是6人支持勇士勝出,2人支持火箭,意思就是勇士今年大概率會完成“黑七”。到網上看各路球迷和專家的意見也大體相仿,談到勇士時就是“成熟的球星、成熟的體係、豐富的經驗”,談到火箭就變成“幹就完了”“成長的必由之路”“青春風暴”。
最瘋狂的老火蜜也不會出於理性喊出“火箭總冠軍”,他們就像一些飽受摧殘的高中生父母,經曆過太多歇斯底裏的夜晚,早已脫離了小學一年級家長那種急不可耐的好高騖遠,期望值一降再降早已來到穀底,終於來到了“健康就好”和“怎麽著都是自己孩子”的佛係階段——能重返季後賽就不錯啦,要什麽紙飛機!
火箭確實很年輕,他們平均年齡24.9歲,聯盟第十年輕,但雷霆比他們更年輕,卻已經至少在奪冠討論組中,火箭雖然排到西部第二,你根本沒有聽到過火箭奪冠可能的討論,他們看起來就像終於在健身房練成了惡心的肌肉男,但網友說你死肌肉,絕對幹不過我家樓下那個把公共花圃改造成私家菜園的老太太。
即便撇開年齡,從球隊本身的情況來看,輿論的低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這個道理首先源自今年西部的整體局麵呈現一超多強,第2和第8隻有4個勝場差,差距不大。而且火箭今年比賽最後1分鍾分差在3分及以內的打了全聯盟最多的33場,他們贏下了其中19場,同樣是聯盟最高,如果他們在這些比賽中把握度稍低一些,他們在西部的排名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高。
火箭守強攻弱的形態確是事實,整個賽季他們防守效率能夠排到聯盟第5,進攻效率則在聯盟第12。烏度卡隻用2年時間就將火箭從22勝球隊提升到52勝,防守是他主抓的項目,實際上這也符合年輕球隊發展的方式,防守更多依靠球員對教練員布防策略的貫徹,是籃球比賽中相對更容易理解和執行的環節,對經驗要求沒有進攻端那麽高,另一方麵,更好的防守會要求更高的體能和身體天賦,火箭這些年攢下來的高順位年輕天才們最不缺的就是這些。
火箭近兩年沒有引入任何老牌超巨,最重要的三個引援中,狄龍本身就是以防守立足,亞當斯更是極品藍領中鋒,範弗利特在範喬丹和範桶之間搖擺,但這是指的進攻端而言,在防守端,範弗利特是聯盟中不會被輕易點名的控衛之一,而且他在繞掩護方麵的努力和機智程度,對於火箭整個防守體係的維持相當關鍵。因此火箭隊不存在任何可能淩駕於主教練權威以上的超級自我,客觀上有利於烏度卡貫徹他的防守理念。
具體來說,火箭防守端最大的殺招是對三分球的控製,而控製的基礎在於防守位置的輪換,保證三分出手麵前始終有人是限製的精髓,火箭留給對手的空位三分出手數量聯盟第5少,大空位機會則是第3少,最終的效果就是火箭壓製對手三分出手數量在聯盟第2低。
而完成這一點的起點,恰恰是他們兩名老將狄龍和範弗利特在麵對掩護時的盡量不換防,某種程度上簡化了他們身後其他年輕球員的輪換壓力,在壓製對手出手次數的前提下,火箭將對手三分命中率也壓製到平均水平以下,在三分時代做好三分線上的防守也就完成了防守任務的58%,對手在他們麵前隻能投出聯盟第4低的投籃效率也就不奇怪了。
從防守的侵略性來看,火箭並非絕對意義上的頂尖球隊,他們擅長控製外圍投射,強調防守紀律性,但缺乏直接了當的搶斷、蓋帽和對傳球路線的破壞,這是他們和雷霆這種頂級防守強隊的重要差別,同時,無法通過搶斷和蓋帽直接拿到球權推轉換,這也是他們擁有年輕的腿腳,進攻效率卻始終無法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轉換頻率偏低,轉換效率更差,火箭就沒有辦法打出簡單高效的進攻,而簡單高效的進攻另一種途徑,是投進更多三分。事與願違,火箭除了狄龍,沒有人能夠在三分線外投出超過聯盟平均水準(36%)的命中率,範弗利特和傑倫-格林每場要分別出手7.7次和8.1次三分,隻能投進5.6個。
火箭這種三分投射表現,和他們的三分防守表現可謂相映成趣。限製對手投籃效率第4低的同時,火箭自己投籃效率也隻有倒數第8,基本上坐定了“我不懂投籃,你也別想懂”的球隊特色。
火箭在投射端效率如此之低的核心原因,可能還要找烏度卡問問,轉換和定點投籃差也就算了,單挑、擋拆持球、擋拆內卷、手遞手、空切,他們的得分效率全部在聯盟倒數,助攻率斷檔倒數第一。
但你也看到了,總體而言,火箭的進攻效率還是能排到中遊以上,他們肯定還是有一些進攻手段的,隻不過這個手段有點複古。火箭進攻端最強大的武器是高達32%的進攻籃板率。也就是說火箭出手3次,就有1次機會搶到前場籃板,因此他們平均每場比賽能比對手多出5.5次出手,靠二次進攻場均能夠得到18.1分,這個數據在自從有了二次進攻數據統計的29年來排名曆史第2。進攻籃板水平高,防守籃板也很好,烏度卡業餘時間可能很愛看漫畫。
攻防兩端講完了,到季後賽不受待見,很大程度上還因為一句傳說:“季後賽是巨星的舞台。”說實在的,火箭這種紀律森嚴的球隊隻允許有一個巨星,那就是烏度卡。
烏指導以下,申京確實進了全明星,但他距離成為決定係列賽的超巨還有顯著距離,傑倫-格林確實不怎麽宣傳美甲了,還打算在季後賽關閉社交媒體,但談一個40歲的女友不代表你就有了和中老年人交手的經驗,剩下的年輕人,阿門、伊森乃至白魔,你可以說他們有這個潛力那個潛力,但兌現顯然不會是在今年。
他們沒有見過大場麵,但先哲約老師曾經說過,“季後賽和常規賽都是打籃球,沒有什麽不同”,本質上的問題還是火箭的球星成色如果以申京和傑倫為頂的話,他們確實不太容易走得很遠,但如果他們打算做成一個極致團隊,他們的攻防水平實際上都很難恭維。
觀察全明星後不到30場球,火箭進攻效率排名11,防守效率卻掉落到13,火箭雖然人員構成穩定,但輪換上有所變化,小賈巴裏賽季中期受傷後,即便複出更多隻被安排在替補席上,阿門基本上取代了他的首發位置。
從發展的角度看去,阿門可能是更好的鍛煉對象,但對於申京來說,他更習慣於和小賈巴裏搭檔,後者實際上在火箭前期的防守體係中非常重要。阿門個人防守高光鏡頭很多,但對於球隊整體的防守增益實際上並沒有小賈在場首發時那麽明顯。
羞羞羞视频网站看到烏度卡曾經用亞當斯試驗過超大前場陣容,有點像2016年西決雷霆曾經派上過亞當斯、伊巴卡、杜蘭特和另一個土耳其中鋒的超大陣容,雖然時間不算很長,但那可能是內線時代回光返照的最後剪影,現在雙塔打法有複蘇的跡象,火箭會不會在季後賽裏需要搏命的時候將這種陣容掏出來試一試,將自己的優勢放大到極致,這並不算是一個完全沒有可能的選項。
火箭本賽季名場麵之一:5秒落後2分,小賈巴裏故意罰丟,亞當斯申京雙塔搶板,申京補籃扳平
更何況站在他們對麵的是勇士,屬於在進攻端跑動距離最長、傳球最多、助攻率最高的球隊之一,靈活的老家夥要對上刻板的年輕人,靠動態籃球吃飯和靠嚴防死守投搶風格立足的兩支風格迥異的球隊在首輪相遇,客觀上講排名確實已經沒有意義。
ESPN那6個選擇勇士勝出的專家中,有5個人認為這個係列賽會打到搶七,換句話說,大家對最終的結果也是模棱兩可,勇士確實是客場表現最好的球隊之一,也有經驗爆表的成名球星,但這些優勢並不能掩蓋他們的內線真空,即便勇士的籃板球表現並不差,他們在這個係列賽仍然需要用出一些極端的策略,包括局部放空,收縮禁區,來考驗對麵的投射,來保護自己的籃板。
勇士不願意給火箭的,火箭未必能得到,勇士放給火箭的,火箭是否能把握住,這就是這群年輕人在這個係列賽中真正需要給出的答案。當然,這還隻是進攻端而已,勇士自己在交易截止日後才是那個防守效率第1的球隊,火箭的進攻端如果無法在現有大樣本數據基礎上突然爆發,他們最基本要做到的事情就是緊抓防守基本麵,將勇士拖入泥沼。
按照坊間的流言,烏度卡和杜蘭特關係很好,火箭在季後賽能走到哪裏,年輕人表現如何,將決定他們休賽期做出何種動作。這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勇士媒體公關故意放出的風,相當歹毒的手段。但無論是不是要引入杜蘭特,確實會成為火箭需要去麵對的現實問題。
曾經的勇士,在2008-09賽季開始新一輪重建,直到2012-13賽季才又打進季後賽,當時他們在第二輪麵對的是GDP的馬刺,就像今天的火箭一樣,沒有人覺得當時年輕的勇士能跨過麵前的大山,事實上勇士也確實輸了。下一年他們又在首輪敗給了快船,然後就是2015年的故事了。
那些年的勇士經曆了選中庫湯追、放棄埃利斯、引援伊戈達拉等一係列操作,經曆了強敵的洗禮,最終在庫裏的生涯第6年拿到了總冠軍。
2018年綠凱闖入東部決賽的時候並沒有歐文,即便算上歐文他們平均年齡也就24.7歲。當時的綠凱主帥史蒂文斯就說羞羞羞视频网站確實很年輕,很naive,“但有時候naive也是一種力量”。
所以綠凱他們等了多少年?他們經曆了多少次“要不要拆散雙探花”的猶豫?又經曆過多少次市場上終於有大魚可以交易的誘惑?隻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如今他們是堅持下來了,拿到了總冠軍,但在他們真正成為總冠軍之前,沒有人確信他們所堅持的,就一定是正確的道路。
事實上也從來沒有什麽絕對正確的奪冠道路,現在的火箭,最難的不是一輪係列賽的輸贏,畢竟他們還足夠年輕。最困難的事情在未來數年交易市場打開之後,在需要給出大合同的前夜,人人都明白堅持的可貴,卻罕有人理解取舍才需要更大的智慧。
歡迎大家來羞羞羞视频网站的微信公眾號“後廠村體工隊”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
(文/鍋爐上的貓)
本文標簽: 籃球 NBA 火箭 傑倫-格林 申京 轉載